“沙城缘·美酒情”大赛征文选登(图文)

来源: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更新时间:2021-11-03浏览次数:
 
飘香世界的沙城沙酒(节选)

于  文  龙

 
     
元、明、清、民国时期,河北怀来沙城酿的酒统称为沙酒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沙城,素有“塞外酒城”之称。元朝时,皇家指定为御醪产地。明朝时,至天顺年间城内酒缸坊已经达到30多家。清朝时,酿酒业达到鼎盛,烧锅星布、缸房林立,康熙皇帝品沙酒后交口称赞。民国时,沙城青梅煮酒荣获世界金奖。
 
       1949年,察哈尔省人民政府整合当地酿酒资源,成立了沙城酒厂,沙酒穿越近八百年的历史时空隧道,连缀古今。1976年,沙城酒厂硏发成功中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,填补了中国干型葡萄酒的空白,与世界接轨。1979年,沙城干白葡萄酒与茅台、五粮液一道荣获“国家质量奖金奖,出口英国、美国等十多个国家。1994年,“沙城老窖”在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上荣获“中国酒王”称号。2021年,“沙城双龄”“沙城老窖陶藏原浆”“沙城老窖特曲”斩获旧金山世界烈酒大金奖。睹物思人,透物见史,沙城酒已经飘香世界近百年。


 

       我和沙酒结缘是在1958年春节。十岁的我和父母在张家口市桥东清水河边的平房里吃团圆饭时,父亲启开“沙城老窖”瓶盖儿,顿时满屋飘飞出浓浓的酒香,直往鼻子孔里钻,冲淡了肉香的味儿,我问父亲这酒咋这么香呀?父亲说生产酒的地方是沙城,那儿是风水宝地,地下水甘甜软,往塞外开的蒸气火车都在沙城火车站加水,因为那儿的水不结垢,延长机器使用寿命。父亲指着酒瓶上老龙潭商标说:酿造沙酒是用龙脉水系“老龙潭”的清冽甘甜水,沙城酒厂北靠燕山,南依太行,中间盆地是永定河上游的洋河、桑干河、官厅湖畔,生态环境优美,地下水充沛,富含矿物质。此时,我明白了好水酿美酒的道理。 
   


       1968年冬,我的同学国良分配到张家口地质打井队工作,他给沙城酒厂打井干了三个多月活了,和厂里员工混的很熟。一天,他往我单位打电话和我说:你见过青梅煮酒吗?我说酒瓶上印着曹操、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画像,饭馆、菜铺里都摆着青梅煮酒,见过。同学说要想看原浆酒到沙城来。周日,我来到沙城酒厂,同学和厂部工作人员领着我参观了青梅酒窖。长长的窖库里井井有条地布满了一排排大缸,缸多半截埋在地下,地面缸口上盖着竹编盖子,掀起竹盖,只见绿汪汪的青梅原浆象碧玉一样晶莹剔透闪烁亮光,一股青杏的果香沁入心脾。工作人员让我品一杯青梅酒,一晃酒杯,酒体挂杯留下浅浅的淡绿色,一尝酒液甜丝丝的,杏林送来的果香和酒窖飘飞的酒香,两种味道在舌尖上不停地交换着。终归是酒啊,一杯青梅酒下肚,全身马上热乎乎的飘飘欲仙,我兴奋的伸出大拇指夸道,好酒!   

       工作人员讲道:沙城是水果之乡,盛产葡萄、桃、梨、苹果、海棠等水果,尤其杏儿很出名,产量很大。酒厂把沙酒、青杏和保健中药材做为原料,经过蒸煮等多道工序酿造出青梅煮酒。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曾两次在察哈尔省会张家口居住,他给水母宫的居所起雅号“爱吾庐”,这是《三国演义》诗中的一句:“乐躬耕于陇亩兮,吾爱吾庐”,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。冯将军喜爱沙城的青梅煮酒,经冯将军举荐,沙城“青梅煮酒”于1929年、1931年连续两届参加国际名酒赛会并获金质奖章,沙城酒从此扬名世界。

 
     
       民间流传着“沙酒飘香三千六“的赞美词,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在1978年。年青时,我经常给长城文艺写散文。赵维元编辑和我说,张家口明、清时,是对蒙俄贸易的旱埠码头,文化底蕴深厚,三教九流中有很多出类拔萃人物,现在都七、八十岁了,抢救文化遗产,写写名人轶事的传记吧。我写《大漠商舟》时,找到了二十多位养驼主、拉骆驼伙计进行多次交谈、釆访,多数人已经70多岁,最大的93岁。从他们的口述中,我了解到骆驼队从张家口出发到库伦(现在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),在运输茶叶、丝绸、布匹的同时,也把沙酒运到蒙古。元、明、清、民国年代,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都喜欢吃大块手扒羊肉,喝高度白酒,草原上不种高梁、不酿白酒。沙城地处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上,蒙汉交界,民族文化的交融地,距离坝上草原很近,所以沙城酿出的沙酒源源不断地供应给了草原的牧民。    

       沙酒作坊的工匠们为了把美酒运到草原上,煞费了苦心,用什么样的轻巧容器呢?他们捋了一下朝代,秦汉以前的朝代是用青铜罐盛酒,三爪爵饮酒。唐代用玉石做酒具,“葡萄美酒夜光杯”。宋代用陶瓷做酒具“玉壶春”。元代皇宫用玉缸盛酒,民间用陶罐储酒,工匠们开始用陶罐运输酒。驼队、勒勒牛车长途跋涉草原上,发现陶罐即沉又渗酒。于是工匠们启迪生活智慧,开拓新领域,想出编织酒蒌子。就是用柳树枝条、荆条编成肚大口小偏长形蒌子,再用鲜猪血加白灰、水做成浆糊,糊内壁后贴一层麻纸,糊一遍猪血贴一层麻纸,一直糊贴七遍,酒蒌子晾干后密不透气,不渗酒,体轻装酒多。也有人用木桶装酒,用牛、羊皮卡子(袋子)装酒,行路中遇到风雪天无法做饭,就打开皮囊喝几口酒,吃块风干牛肉来充饥御寒。这些古老的方法在塞外古道运酒中使用了多年。之后,陶瓷罐走向市场,酒坊把酒装进十斤、三十斤,最大五十斤的陶瓷罐中。驼队、勒勒牛车运输时,把酒罐放入木箱中运往草原。   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民国时期,沙城有个闫姓养驼人,养了30多峰骆驼,做买卖非常精明。每年入秋,他带着伙计拉着驼队,装上沙酒和水果出发了。经过赤城县、宝源县(宝昌、沽源)、正蓝旗、多伦再到贝子庙(锡林浩特)。在草原上边走边卖沙酒、水果,到贝子庙后将货物全部售罄。接着驼队装上毛皮、蘑菇运回到张家口货栈,来回都挣的盆赢钵满。    

       往库伦运沙酒的驼队,是宣化有上千峰骆驼的郝家,张家口东驼号、西驼号、黑达子沟、白家沟、西关街等地的养驼大户,每户都有上百峰骆驼。夏天,多数养驼人把骆驼赶到正蓝旗桑根达来的草地、沙丘中放牧,那里的榆树林是骆驼养精蓄锐的宝地。入秋后,驼队到沙城驮上沙酒、茶叶,一路向北奔去。古书中形容:日入而驾,日出而止,鸡声茅店,披星戴月。“三千里荒凉绝塞,五十日沐雨栉风”。

      驼队在去往库伦的商道上,天苍苍,路漫漫,驼铃悠扬,清脆悦耳,在静谧的深夜传的很远,唤醒了寂静的大漠;玉液沙酒,随驼稳进,与蒙古地的商品不停地交换着,冷清的草原热闹起来,给牧民们带来了欢乐,在古道上飘逸出醉人的芬芳……    

      沙酒那醇厚浓郁的味儿融到牧民的脸上,红彤彤的;留香持久的美味扎根心中,越久越思念。草原牧民把沙酒当作友谊的使者,喜乐的象征,朋友相聚时,举杯唱起祝酒歌:朋友,朋友!远方的朋友,沙酒绵甜、沙酒醇香,酒逢知己千杯少,兄弟情深似大海......蒙古包中蒙汉朋友们喝的酣畅淋漓,推心置腹,味道、气氛、情趣,随着那荡气回肠的歌声,传的很远,很远……

 

       “沙酒”不仅是沟通汉、蒙、满民族的商品,也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,汉蒙满文化交流的媒介和使者。通过张库大道这根“动脉”,深入草原的支支脉脉,沙酒运到乌兰察布、包头、巴彦淖尔盟……情谊从古至今在接力、发展着,八十年代,沙城酒毎天发一火车皮运往呼和浩特市,满足草原人民的需求。



       往库伦运沙酒、茶叶的一支支驼队中,还有少数的驼队走出了国门。这些行稳致远的拉驼人,以蓝天为顶,大地为席,风餐露宿,奔走在寒星冷月的茫茫大漠之中,荒漠戈壁脚下踩,狂风暴雪浑不怕。到了库伦之后,接着驼队北上到俄罗斯的恰克图“买卖城”,交易茶叶。之后继续北上,穿越冰封的贝加尔湖,到达伊尔库茨克,沙酒给俄罗斯人民留下民族品牌的印记。继清代张库大道之后,在改革开放的初期,沙城酒厂生产的“伏特加”产品出口俄罗斯,以崭新的姿态亮相世界。
 


       “沙酒”在史书中多有记载,元朝中书省评定官王恽在《中堂事记》书中记载:“怀来县东南里许,有酿泉,井水作淡鹅黄色,其曰玉液即此出也,官为置务,岁供御醪焉。”成为官方记载怀来御酒酿造最早的资料。明朝的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随成祖朱棣历次北征,在《北征录》中记载:“怀来道边有土垣宛如一小城。问人,曰:此元时官酒务,毎岁驾幸上都,于此取酒。”记录元朝皇帝每年从京城去上都正蓝旗,路过沙城都会到此取酒。
 



       沙酒热销京城还得感谢康熙皇帝。《怀来县志》载: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,御驾西巡,见沙城到处“烧缸流珠”取尝,曰“酒甚佳,赐名‘沙城沙酒’,亟命侍卫驰进太后。”从此,沙城沙酒,岁岁朝贡。沙酒飘香都城,官方的官宴、民间的社交席都用京城边儿,长城脚下的沙酒。王公贵族,世间平民,都在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的唱诗助酒中,气势豪爽地畅饮沙酒。民间练武,出现醉拳、醉棒,戏曲舞台上出现以醉酒为题材的《太白醉写》、《贵妃醉酒》等作品。醇醇的、香香的沙城沙酒,飘逸着浓浓的醉人馨香,宴飨着人间喜庆,抒发着名仕情怀,滋润着京城百姓。    

       往事过百年,沙酒大发展。过去酿造沙酒的作坊、酒厂,今天已经发展为张家口长城酿造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。公司在官厅湖畔拥有千亩塞外红高粱基地,拥有万吨原料库,万吨地下酒库。上世纪九十年代综合产能达到全国第六名,沙城老窖系列产品,跨越万里长城,走进千家万户,畅销大江南北,成为诸多消费者的首选酒类产品。2019年公司完成了体制改革,站在历史的新起点,奋力开拓,突飞猛进,生产经营一路捷报凯歌,由沙城老窖白酒和沙城葡萄酒组成的“双子星”,正实力重塑冀酒发展新格局,朝着冀酒龙头、华北一流的企业目标昂首奋进。    
 
 
 
 
 
 
 
作者小传
 
    于文龙(1948.02),汉族,大专,张家口市人。河北省民协会员,1987年任张家口市民间文艺协会理事,副秘书长。

    1993年由张家口市重工业局调到石家庄市,在河北法制报工作,现已退休。



    1976年开始搜集民间故事,采访过老红军、驼帮主、拉骆驼伙计,口蘑铺掌柜、京剧、晋剧名角、书法家、僧侣、拳师等各行各业的人。在《长城文艺》、《河北民间文学》、《北国风》、《中国民间文学集成》、《文史精华》、《党史博采》等杂志发表了几十万字的作品。1990年在《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》工作中成绩突出,荣获一等奖。



      在《张家口日报》、《河北日报》、《工人日报》、《中国商报》、《中国机械报》、《中国汽车报》等报纸上发表过上百篇文章。九十年代以来在《河北法制报》上发表了“沙城老窖”十年磨一剑,干红葡萄酒与草原人、葡萄酒与蔚县八大碗、中国第一瓶干白、干白酒在海滨等20多篇文章,普及干白、干红葡萄酒的保健知识,让沙城美酒伴随着人们生活更幸福美满。
  
 
 

上一篇: “沙城老窖杯”——沙城缘、美酒情征文比赛颁奖会 暨沙城酒文化研讨会圆满举行(图文)

下一篇: “沙城缘·美酒情”大赛征文选登(图文)